当前位置:我要民俗文化网 >> 读书

是个什么会盘点那些年北京消失的书店明天要

是个什么会盘点那些年北京消失的书店明天要

/杜辉

看到一个帖子说网红书店言又几,百家门店关了一半,而且还有很多书店员工被欠薪多月。本就微薄的收入(店员2600,接近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了,店长也才5000),再被欠薪多月,如果不是家里有矿,账户上有零,那日子可真过不下去了(千万别两口子都做出版,那真会上街要饭去的)。

言又几不是第一家关门、倒闭、跑路的书店,也不会是最后一家。这么多年来,北京的书店关了又开,开了有关,无穷尽也。当然整体趋势是关得多,开得少。不能说所有,但分书店在关门、倒闭、跑路的过程中,都是欠下一屁股烂账,落了一地鸡毛,当然这其中只有少数是真的无力偿还,分是秉持了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一句真言,后面略无数言。

在出版这行混了二十多年,其中做发行销售也有个十年时间,回想起自己合作过,了解些的一些书店起落,把这些年北京消失的一些较、较知名的书店做个流水账。排名、关门、影响不分先后、小,欢迎家留言补充。

思考乐书

开在当时人气很高的王府井商业街,好像是东安市场里。当时王府井书店也是北京新华的一面旗帜,但这面旗帜老矣,所以当王府井又新开了一家型书店,还是很能吸引出版机构以及读者注意力的。我是在书快不行的时候去过一次,店堂装修还是很现代的,比起陈旧、刻板的王府井新华书店自是感觉不一样。

书开得轰轰烈烈,倒下时间也很快(具体时间忘了,好像是不到一年)。开始轰轰烈烈,自然就吸引了量的出版机构供货,倒的快速,自然很多机构也就一堆烂账收不回来。然后开始了出版行业的标准止损动作,去书店拉书(后面其他书店跑路时,家还加上拉设备,虽然不值钱)。开始还是只拉自家的图书,后来干脆是书就拿,反正卖特价或者废品也是钱,少亏一分是一分。

昙花一现,烂账一笔,但是放心,出版行业从来不会总结经验教育,下次一样可以空手拿货,白嫖。

席殊书屋

好像是国内第一家民营的连锁书店,总店记得是在官园附近,好像是几千平。那个时候连锁概念还很新鲜,国人觉得这东西超厉害(当然损失也超厉害)。而且席殊顶着一堆头衔,光环在开始还是很靓丽的。所以不少个体书店加盟了连锁(加盟费割韭菜,一招经典永流传),然后因为理论上的体量巨(集采呀,几千上万册的采购愿景),也吸引了很多很多出版机构供货(空头套,代销、赊销)。

但这东西是个旁氏游戏,到某个临界点自然就玩不下去了(钱有的损耗在低效地扩张上,有的是吧...,反正不会凭空消失)。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书屋又弄了个旌旗网,在互联网刚进入的背景下,网上书店又给了家遐想的空间。然后稳住了供应商,又继续拿来很多免费货(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收智商税而已)。最后实在撑不下去,轰然倒闭,但这次家发现不好去门店抢书了,因为绝分是加盟店,人家店是有自己的老板和自己的独立资质的。你抢,那就是抢劫了,抢劫是犯法的,要坐牢的(空手套无罪)。

同时代的还有个现代书店连锁书店,模式类似,规模远不如,但也小有影响。这家是现代出版社做的,后来也没了,好歹认识他们那的几个人,就不八卦人家了。

百荣书城

开在了南城新建的超巨型商城内,开的时候也是轰轰烈烈,高调拉风,从同行那里(主要是新华书店)挖来了批有经验的人员。怎么拉的?员工过去成领班,领班过去当主管,主管过去做经理。加上百荣的背景,一时确实声势浩,表面上甚至要压过正火的西单图书厦。然后,这个然后很快,好像就半年时间。书城倒闭,又欠了一屁股债,然后重复前文的,同行们争先去拉书止损。

我去过一次书城,当时店员很稀疏,但就是这稀疏的店员也比顾客要多,所以怎么可能盈利?南城的消费能力,消费氛围本就远比北城差(我在南城开过个体书店,亲身体会,惨痛教训),而且当时百荣刚开业,周边的交通不便,商圈未形成,孤零零的一个超型商场内的一个书店,谁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光合作用书店

源自厦门的一家书店,经过发展落足全国。一个是连锁,一个是明净优美的店堂,然后书店里开咖啡店,这些在当时都是很先进的理念和经营方式。其实经营的一直起起伏伏,做书店嘛,吃现金流太厉害。但确实在图书的品位上还是很不错的,而且通过连锁和咖啡,经营情况为改善。一时间在望路,五道口这些寸土寸金的地方也都开了门店,声势振,选中的图书销售个几千册还是有保障的。

不过人容易被胜利冲昏头,在点其实隐藏全是致命的危机。开这么多门店,在那些寸土寸金的地方开门店,怎么盈利?盈利不了,那就只能压货款,从其他渠道抽现金流支出房租等刚性支出。在这个阶段老板也看得明白,所以背水一战,赌一把,搏上市。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那只能继续开门店做数据。结果倒在了上市的路上,不过这不算功亏一篑,因为要上市还有很多路要走,而且就算上市了,你的盈利模式在哪里?所以只能说是另一个旁氏游戏而已。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书店一间间地开,一间间地关,最后欠了多少钱,不知道。我只知道很多很多,身边很多小公司都是几万几十万的死账,那公司、出版社可想而知。

从风入松到第三极

这两个书店是一个老板开的,第三极要开,风入松就关了。但彼此之间应该是财务各自独立,没有什么关联。风入松开得早,伴随着海淀图书城曾经的繁荣,也风光过很多年。第三极嘛,开门时候弄得书店里套了很多所谓的主题馆,但最后分类混乱,管理混乱,而且人家也不是正经要开书店的,只是过渡一下,你懂得。

这店吧,当时和中关村图书厦打价格战,弄得很是拉风,不过人家目的就是出风头,卖书真无所谓。开业时候也是备货资金很少,所以图书品质就是胡同里小书店的放版。不过书店是独立核算,忙完了关门就是,各出版机构的账目挂着就是,后来如何不知道了。

文德广运

最早北京机场里的书店不是中信,也不是其他家,而是文德广运在运营。机场的标费是天价,随着经济发展水涨船高,人家也许是算过账不玩了,也可能是没竞上标,反正撤了。但只要撤店,就肯定有清算不了的账,哎。

纸老虎

纸老虎是做期刊出身,其创始人是把精品购物指南做起来的经理人。后来吧,做起来了,你个经理人就太扎眼了,走吧。出来创业,做了纸老虎期刊网。当时做得是真牛,各商场,西单图书厦等书店都有他们的期刊柜。期刊是赚广告费为主,所以销售款好商量,只要能上架,能推广,白送刊物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无本地买卖,前期确实发展迅速。不过时过境迁,网络兴,报刊衰,其日子也越来越难过。后面就有了纸老虎书店,还有饭馆。不过书店位置还是不错的,天通苑一个,书店加饭馆,最起码饭馆生意看着还不错。金源一个,旗舰店嘛,看起来也像模像样。

纸老虎是纯家族企业,企业运营基本就是家族聚会,所以要多乱,有多乱,这就为后面的衰变埋下了伏笔。然后创始人因为很蹊跷的抢劫案遇难,外戚和本家就放开手争夺头把交椅了。最后谁打赢了不知道,但企业是越来越差,现在消声觅迹了,不知道还在不在。

海淀图书城

曾经很火,一条以书店为主题的商业街。地上地下,不是书店就是图书公司,或者周边的文具店、培训机构等。但伴随着出版的衰败,网店的兴起,这条街仍在,但已经没有多少书店的身影(新华书店有个门店,还有海淀图书馆),不过饭馆多起来。生活总要继续,人总要吃饭,书嘛,随意。

其他......

其他什么盛世情等等的小书店、个体书店关门的更是无数,但这些都是小店,对行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也就知之甚少。

图书批发市场

所谓的批发并不只是做批发,也做零售。后来玩淘宝店的时候,批发市场就是快递的集散中心,着实让快递公司赚了不少银子。

西直门图书批发市场。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现在北站那片,不过当时也只是个小市场(最重要的是甜水园)。后来修北站给拆了,当然那时生意就已经一般了,不拆也会关门。

甜水园批发市场。这家最早是在金台路那条河的河边,后来甜水园街修了个地上地下四层的楼,作为交易市场。这里也曾风光十数年,现在也颓败了。有十来年没去过了,听说重新装修过,但门可罗雀,时势造英雄,到点了也就该主动下班了。

新华书店总店发行所。在北礼士路,新华系统的批销中心,不过国企嘛,服务次,折扣高,所以很早就名存实亡了,欠的债也是很的数字,但挂着呗,能奈我何。

市场这东西不断变化,而且市场也不相信眼泪,只相信资本与智识,你没有,或者不够,那就只能做别人的垫脚石,最后被踢出退出游戏。

出版这行业吧,很穷,但各种烂事、龌龊事一点不比其他行业少。所谓文人无行,就怕流氓有文化,做起事来,恶心程度着实不低。

各出版机构吧,二十来年了也不长记性,贪欲蒙眼,利欲熏心。除了最后书店倒闭时候去抢抢书架上的旧书,搬搬不值钱的家居,其他并无多少本质的改变。什么是风险管理?不是当对方倒闭时候追债,起诉,而是在他没有出事的时候就能发现问题,及时止损。当一个企业没有盈利模式还高速扩张的时候,这不就是风险嘛?为了眼前的利益,而选择性忽视,这能怪谁?很多时候真的是出版机构上赶着追着对方发货,你说人家不要你的货不是不尊重你嘛?当然可没说要结账,是你一厢情愿的。

当然,折腾来折腾去,有些个人是赚了(自己脑补)。而且那些跑路的呆账,挂着就是应收,只要企业不倒闭、不注销就不是死账,所以挂着吧。为什么我从来不买也劝家别买出版行业的股票?坑不,水很深。你买彩票都比买他们值。

标签:书店 北京 新华书店 家族 思考乐 中关村图书大厦 席殊 王府井商业街 海淀图书城 书城



IT百科:

华硕笔记本怎么添加wifi 电影里的平板电脑怎么 怎么只使用cpu一个核心


网者头条:

钓鱼竿子断了有什么寓意 蛙泳换气怎么不沉下 旺旺麻将怎么联机玩 打乒乓球用什么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