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民俗文化网 >> 读书

祝福请查收生活或许有各种改变,但阅读一往无前|学人新书叮您有

祝福请查收生活或许有各种改变,但阅读一往无前|学人新书叮您有

Vincent van Gogh,Piles of French Novels, 1887,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Netherlands.

学人君按:本期书讯以2021年12月出版书籍为主,但也包括个别在12月前后面世的新书。

历史

《帝制时代的》

副标题:历史文化简史

作者: [美]贺凯/译者: 赵婧

出版社: 理想国丨海南出版社,2021-11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贺凯撰写的一通史著作,1975年由美国斯坦福学出版社出版。它是专门为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写的,生动地展示了文明从史前到1850年的漫长。

这涵盖整个历史的著作篇幅并不很,但选材独到,叙述精当,很符合美国学优秀通史教材的特色。自出版以后,被美国的学广泛地作为史的基本教材而采用。

《现代的形成(1600—1949)》

作者: [美]李怀印

出版社: 广西师范学出版社,2022-1

一个现代的形成,离不开四个基本要素,即领土、人口、和主权。所以,我们要认识现代,至少须回答:作为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内地各和以为主体的各边疆所组成的多,在19世纪之前是如何成形并得以维系的?它在19世纪被卷入世界范围的主权体系之后,是如持自身的生存尤其是既有疆域,并在国际上获得对其主权的确认的?

20世纪以来不同形态的体制,又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及通过何种路径而形成的? 归根到底,我们需要回答,今天的究竟从何而来? 其疆域构成、族群组合和政权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合理性? 她到底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现代,抑或一个在疆域整合和政治认同方面依然面临重重危机的非常态? 这些问题不解释清楚,作为一个现代的历史正当性,及其在西方历史经验基础上所建构的国际政治话语中的合法性,便会受到质疑。

相关阅读:新书 | 李怀印《现代的形成(1600—1949)》

《宋代的》

副标题: 王安石及其新政

作者: 刘子健;译者: 张钰翰

出版社: 上海出版社,2021-12

原作名:Reform in Sung China: Wang An-shih(1021-1086) and His New Policies

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夫政治全的演变。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 。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运作,并以募役法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为个案研究,总结归纳新政的特点。

《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

副标题: 1100—1700年

作者: [美]戴思哲;译者: 向静

出版社: 上海出版社,2022-1

地方志是当今存世历史资料中数量最丰富、类型最复杂的文献之一。本书是迄今为止首跨学科探讨方志内容的专著,也是英语世界中有关方志的最早专著。作者将方志视为“活的文献”,考察了从编纂动因、生产过程、传播途径到阅读使用的整体“生命史”,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个案,分析了方志对维系明帝国的政治版图、推动文化生产的重要作用,揭示出了围绕方志编纂,地方官府、家族、士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复杂互动。本书的细致考证与诸多新论,对印刷史、出版史、书籍史与地方社会史研究均有禆益。

《重审近代的结社》

作者: 孙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2021-12

关于秘密结社历史,充斥着各种似是而非的叙述,《重审近代的结社》一书系作者对量史料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叙事上做出的具有原创意义的尝试。本书三编十一章皆为重审结社之实证研究。对、日本、欧美等不同语境的秘密结社叙述进行批判性考察,指出秘密结社实际上在思想信仰上和主流价值并行不悖。从这个角度出发,作者仍然侧重解读民国时期结社行为的相关记述,提出秘密结社是处于“实体”和“言说”间的存在,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及其网络的纽节。

因此,研究秘密结社,叙述应该建立在对各种权力表述的“秘密结社”言说的对抗之上,侧重解构一个历史上真正存在着的社会。

《文明访谈录》

作者: 张泉

出版社: 一頁丨当代世界出版社,2021-12

宇文所安、柯马丁、夫马进、顾彬、、王汎森、舒衡哲、巫鸿、张隆溪、黄进兴……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思想者,来自不同的国度,专注于不同的领域,拥有各自或曲折或传奇的人生,却与保持着隐秘的精神关联。这本访谈录,依据文明的演进,从帝国的开端,直至当代,希望透过他们的眼睛,寻找遗失的真相,重新发现的传承与转折、兴衰与浮沉。

《镰刀与城市》

副标题: 以上海为例的死亡社会史研究

作者: (法) 安克强 (Christian Henriot)

译者: 刘喆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12

原作名:Scythe and the City:A Social History of Death in Shanghai

从古至今,死亡一直笼罩着每一个人。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死亡的解释和丧葬的规定,身处其中的人们又是如何面对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环境?不同的社会团体和机关又是如何运用新方法来管理和应对跨越时代和地区的变化?上海开埠以后,人口激增,几次战争带来了量人口涌入租界,为租界的丧葬管理带来难题。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时有发生,但西方的死亡文化也同时影响了上海,甚至日后各地城市,成为社会变革的一分。

本书论述了近现代上海城市中死亡文化的变迁,提供了解读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角度,并引导读者重新思考这一动荡岁月中,人与死亡的关系。

《伊朗:被低估的文明与未完成的变革》

作者: [英]迈克尔•阿克斯沃西

译者: 赵乙深

出版社: 浙江出版社,2021-12

原作名:Iran: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

伊朗(波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之一,也是全球为数不多仍保持着自身文明独特性的。时至今日,作为具有广泛区域影响力的伊斯兰国,伊朗以其丰富的能源储备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即便如此,伊朗看起来却一直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为什么伊朗公然表示不愿适应西方意识形态?伊朗何时、何故转为什叶派?哪些因素诱发了1979年的伊斯兰?伊朗的核计划真是为了拥有核武器吗?哈梅内伊是否是者?究竟是谁在掌管这个?一系列与伊朗相关的疑问呼之欲出。要解答这些疑问,必须深入了解伊朗历史。

本书通过问答的方式,逐一解释了与伊朗密切相关的那些重要问题的历史根源与演变过程。叙述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纵贯至21世纪初期,提取关键事件与节点,剖析影响与后果。

相关阅读:为什么伊朗公然表示不愿适应西方意识形态?

《价格》

副标题: 一全新的世界史

作者: [美]卫·哈克特·费舍尔

译者: X. Li

出版社: 一頁丨广西师范学出版社,2021-12

原作名:The Great Wave: Price Revolutions and the Rhythm of History

本书通过描述和分析世界史上的四次价格浪潮,重塑了800年来的世界史——“改变的历史”。价格记录比任何其他可量化的数据都要丰富,并且跨越了历史的整个范围。

费舍尔研究了这些丰富的数据,将广泛的研究和细致的学术研究与引人入胜的写作结合起来,以令人惊叹的价格的历史为轴,创造了一个涵盖所有西方文化的故事,赋予了世界史以全新的面目:四次价格浪潮,每一次都始于一个均衡时期,盛世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最后是维多利亚时代。每一场的特点都是持续的通货膨胀,不断扩的贫富差距,日益增加的不稳定,最后在这一浪潮的出现一场危机,其特点是人口紧缩、社会和政治动荡以及经济崩溃。

社会·经济·哲学

《野兽与主权者》

作者:[法]雅克·德里达

译者:王钦

出版社:西北学出版社,2021-12

本书完整呈现了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于2001—2002学年在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开设的十三次研讨班课程。在“野兽与主权者”的总主题下,德里达从人与动物之差异的维度、性别差异的维度、政治与非政治的维度等等,展开了对于从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卢梭到海德格尔、拉康、德勒兹、阿甘本等一系列思想家的开创性阅读,同时也涉及对蒙田、瓦莱里、策兰、D.H.劳伦斯等文学家的阅读。

在这些炫目的阅读中,考察了种种动物形象——包括狼、鸽子、狐狸、狮子、象、蛇、海豚、猴子等等——如何一方面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被用于证成人的固有性和对于动物的优越地位,另一方面又在寓言的意义上不断地被各种政治话语所征用。德里达反复指出,在关乎人和动物的边界的问题上,重要的不是表明人们拒绝赋予动物的种种性质实际上为动物所具有,而是表明人们单独留给人性的固有性,事实上也是可疑的、不稳固的。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义务理论》

作者: [英]霍华德·沃伦德

译者: 唐学亮

出版社: 华东师范学出版社, 2022-1

原作名: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Hobbes: His Theory of Obligation

在霍布斯的道德和政治哲学中,最受关切的主题是什么?针对道德和政治义务,霍布斯提出了何种洞见?沃伦德将问题聚焦于一处:是什么赋予了人们按契约行事的义务?

他提出,如果霍布斯想要论证公民应该服从市民法,那么他关于义务的理论必须拥有融贯的构造。沃伦德围绕《利维坦》这一核心文本,通过严密且深入的论证,拨开围绕在霍布斯思想周围的层层迷雾,令其义务理论得到清晰融贯的表达。本书不仅在霍布斯研究领域树立了典范地位,其影响力更是延伸到一般的道德哲学、学和政治哲学领域。

《数字劳动》

副标题: 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

作者: 姚建华

出版社: 江苏出版社,2021-12

本书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浏览、发布、转发、点赞、评论,都是在为资本“劳动”。

在传播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将劳动数字化、数字技术使用者“劳工化”的趋势下,数字劳工作为新的分析范畴,逐渐成为传播劳动研究领域的前沿。本书通过对数字劳动研究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两个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与探讨,希冀建构经典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对话场域。一方面启发读者深入思考数字劳动问题,充分发挥经典理论的思想潜能,以此来穿透实践与现实,同时为相关研究者打开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使本书具有更强的否思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让读者切身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张力,以实践引导对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刻地洞察资本、技术与劳动三者之间多重复杂的勾连关系。

《谈判中的城市空间》

作者: 费丝言;译者: 王兴亮

出版社: 浙江学出版社,2021-12

原作名:Negotiating Urban Space: Urbanization and Late Ming Nanjing

在帝制的晚期,城市化是发展的核心。尽管学者们一致认为,它既没有引发韦伯式的城市自治,也没有引发哈贝马斯式的公民社会,但它的影响仍备受争议。本书认为,这种概念性僵源于这样一个事实:看似连续不断的城市扩张实际上被种种“王朝式城市主义”打断了。作者认为,历史学家不应将城市化视为商业化发展的副产品,而应将其视为每个朝代的制度框架和文化趋势所塑造的过程。

这一特点在明朝尤为明显,其城市发展的性质和结果被证明是由明初设想的乡村理想所定义的。作者以长江流域的都市南京为例,展示了在明朝时期,城市居民如何利用为农村制定的制度和文化资源,重塑城市的地位。“王朝式城市主义”的发现为这一领域提供了一条理解帝制晚期城市化发展的新途径,使真正有意义的比较城市史成为可能。

《人类学与人类学家》

副标题: 二十世纪的英国学派

作者: [英]亚当·库珀

译者: 沈沉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2021-11

本书主要论述了英国社会人类学的黄金时期(1922—1972)这门学科的发展,以及当时著名人类学家的思想及其交锋。这一时期的人类学深刻影响了这门学科后续至今的发展脉络。

书中介绍和评述了包括现代人类学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学说,以及如埃文思-普里查德、贝特森、利奇、玛丽·道格拉斯、列维-斯特劳斯等著名人类学家的学术发展、著作及其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展现了英国社会人类学从创立到发展到壮到减弱影响的过程。

《什么造就了城市》

作者: [美] 乔纳森·罗斯

译者: 谢幕娟

出版社: 后浪丨北京时代华文书,2021-12

原作名:The Well-Tempered City

或许我们已经惯在拥堵的街道上或地铁的轰鸣中度过一天最初的一个小时,目之所及的是千篇一律的“国际范”写字楼、纵横交错的高桥地道和茫然失序的人群车辆。这就是城市生活的本来面貌吗?城市应如何建造,人类该如何生活其中?

乔纳森·罗斯认为,城市就像自然界的有机物一样,不断感知并适应周围的变化,而理想的城市,是人类与文明的碰撞和联结。受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启发,作者进一步提出,只有通盘考虑五个方面——凝聚、循环、韧性、社区与同情,人类才能实现文明与自然的长远和谐,城市才能更宜居,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4):制度 · 志愿者 · 卡车县》

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

“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 著

2021年12月出版

本报告为前三《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的续集,共分三篇。

第一篇探讨制度。制度在我国公路货运业长期存在,对其发展起到过重要的组织作用,也深刻地影响着卡车司机的经营和劳动过程。该篇分析了制度的历史、现状及日后可能的演变,揭示了企业和卡车司机各自的收益、风险和行动策略。

第二篇为“志愿者”,刻画了公路货运业“公益天使”的志愿行为,特别关注其精神世界所展示出的志愿者的动机、困境与感动。源自卡车司机群体的“团结的文化”与“承认的政治”成为推动其公益精神成长的两力量。

第三篇“卡车县”描述了江西高安县域条件下公路货运业的基本状况,描绘了从个体卡车司机到小汽贸物流商等各色“卡车人”的群像,并且试图借助社会学的综合性视角对其崛起和运作的基本逻辑加以解读。

《均衡: 进城与返乡的历史判断与制度思考》

贺雪峰 著

出版社:新民说|广西师范学出版社,2022-1

之间的均衡是均衡。乡村振兴政策不应浪漫化,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有历史的耐心,必须服从现代化的。在本书中,作者围绕当代农民愿否返乡、能否返乡以及如何返乡这一紧迫的社会课题,展开了全方位的历史判断和制度性思考。作者还对“进城与返乡”这一历史命题加以延伸,对当前社会的土地制度、城市化路径、贫富差距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立体而深入的田野观察与学术解读,以期为当前的乡村振兴政策提供启示,为关心“三农”问题和现代化前途的读者提供崭新的视角。

《全民基本收入》

副标题: 实现自由社会与健全经济的方案

作者: [比利时]菲利普·范·帕里斯(Van Parijs) / [比利时]雅尼克·范德波特(Vanderborght)

译者: 成福蕊

出版社: 广西师范学出版社,2021-12

原作名:Basic Income:A Radical Proposal For a Free Society and Sane Economy

“全民基本收入”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请你畅想,如果你可以每月固定获得一笔由发放的钱,它不会因为你不去工作或工资变高而取消,不会因为你单身或结婚而取消,不会因为你是女人或你是男人而有所不同……未来是不是突然充满希望!

《全民基本收入》是“基本收入理论之父”帕里斯和范德波特写给众的基本收入读物。随着传统福利在重压之下举步维艰,“全民基本收入”已然成为一项当今世界争论最多的社会政策提议。这本书不仅讲明了“基本收入”是什么,更有对历史上存在过的救济和福利政策源流的介绍,让读者脑中产生基本收入概念形成的思维导图;也有对各方担忧的全面回应,兼顾政治、经济、、哲学多领域,是一场不可多得的跨学科全范围讨论。

文学·文化

《杜甫:超越忧愁的诗人》

作者: [日] 兴膳宏

译者: 杨维公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12

原作名: 杜甫—憂愁の詩人を超えて—

在杜甫的一生中,他的诗歌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成长,各个时期的诗歌都开创了新的诗境。要想理解杜甫,就要先破除“忧愁一生”这种标签化的解读,从杜甫人生的不同阶段的诗歌入手,贴近杜甫的生活。日本学者兴膳宏精选了杜甫不同时期的72首诗歌,串起了杜甫的一生,其中有对酒仙们漫画式的刻画、对妻儿无限的怜爱和关怀、对朋友李白的深切怀念、对自然万物体察入微的表达、对黎民苦难的同情和悲悯悲悯,这些诗句共同塑造了杜甫多面的性格,揭示了杜甫丰富的内心情感。

《吠月》

副标题: 萩原朔太郎诗集

作者: [日] 萩原朔太郎

译者: 小椿山

出版社: 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12

萩原朔太郎被誉为“日本近代诗之父”,以前所未有的口语自由诗,打破旧制开创了日本近代诗歌的新面。他的第一诗集《吠月》,受到文豪森鸥外盛赞,一跃成为诗坛宠儿。他诗歌中充溢的寂寥感、阴郁和时而怪异的情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从《吠月》《青猫》《纯情小曲集》《冰岛》等萩原朔太郎的代表诗集中,精选百余首结集成册,为读者全面呈现这位天才诗人的诗歌与人生。

《铁袈裟》

副标题: 艺术史中的毁灭与重生

作者: 郑岩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12

这是一次将艺术和历史打通的性、综合性研究的尝试。艺术史著作卷帙浩繁,博物馆更是包罗万象,对特定题材、风格、技术、流派的展示,井然有序,眉目清晰。我们几乎忘记了所面对的只是碎片的碎片,更忘记了碎片所经历的种种劫难。

本书试图重新关注碎片这一特定的形态,它瓦解了艺术品的完整性和视觉边界,也因此引导出一些不为我们所注意的新问题。本书的取材范围不再限于绘画或雕塑等某一种具体的艺术形式,而涉及造像、城市、建筑、器物、文学、金石和装置等更广泛的领域,试图从毁灭、破碎、再生、聚合等多元的角度发掘物质性在艺术史研究中的潜力。

《分诗学与普通读者》

作者: 许志强

出版社: 浙江学出版社 | 启真馆, 2021-12

《分诗学与普通读者》收入学者许志强近年所写的23篇外国文学评论。就像为旧相框拭去灰尘,在许志强笔下,卡佛、库切、奥威尔、布罗茨基、托卡尔丘克等已为我们所熟知的作家,重新呈现生动的一面。

书名中的“普通读者”,来自弗吉尼亚·伍尔夫:“我很高兴能与普通读者产生共鸣,因为在所有那些高雅微妙、学究教条之后,一切诗人的荣誉最终是要由未受文学偏见腐蚀的读者的常识来决定。”普通读者能以最真实的个人感觉来评论文学作品,并且态度谦逊,承认并尊重小说“终极的不可描述性”(也即“分诗学”)。

《故事法则》

作者: 施爱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11

民间故事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功能组合、一个自组织系统,一棵生命树。故事一旦开始其生命进程,就会自己生长、自己嫁接、自己开花、自己结果,也会随时空的改变而变异,随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在故事中,英雄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离开家乡时需要哪些装备、神奇助手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叛徒为什么总是英雄的叔父、误会为什么总是不能避免,所有情节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结构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约的最优结果。

故事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又是生长的,貌似无序的生长中,总是有一些最优配置、最优结。特定的难题,总是对应着特定的解题方式。每一则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都是特定语言游戏中的最优玩法。

《胡适写字》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2021-12

胡适不以书法名世,但他的书法也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化内蕴和文献收藏价值。本书稿以胡适的手札、笔记、题字等为基础,精选他的书法作品近百件,短小精悍,隽秀清新,透出一股儒雅、洒脱之气,很有观赏性。对于胡适的研究者爱好者来说,此书具有很好的欣赏和使用价值。

《小说现代》

作者: 杨早 / 孟岳 / 黄山 / 凤梨

出版社: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12

作者精选了1919—1948 年三十年间能够代表时代、反映社会面貌的40篇现代小说。“小说是一个的秘史”,除了政治风云、战乱变迁,小说里有普通人在“历史”之中的心态、想法、行动,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生活细节。虚构的小说有着非虚构的背景底色,要了解现代的历史与情绪,最好的方法便是阅读当年广为流传的小说,与百年前的人沟通、共鸣。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作者: 汪民安

出版社: 南京学出版社·守望者,2021-12

本书是知名学者、清华学教授汪民安对身体、空间等论题所做研究的成果结集,分为“身体的技术”“空间的政治”“后现代性的谱系”三个分,共十九篇文章。第一分的六篇文章论述“身体”在西方学术史中的地位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第二分的六篇文章是作者对“空间”问题的研究成果,第三分收录的七篇文章是对后现代理论的各位理论家的精彩评论,以及对后现代性理论的发展线索的整理回顾。

《天才和天才之间》

作者: [英]托比·费伯

译者: 狄竞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2022-1

原作名:Faber & Faber: The Untold Story

本书以费伯-费伯出版社自1929年到1990年共60多年的发展为背景,全面呈现出版人和作家之间不为人知的合作细节,他们共同决定了20世纪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杰弗里·费伯在 34 岁那年尚无“正经工作”,T.S.艾略特一封自荐信打开了费伯出版社的门,两人此后并肩作战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塞缪尔·贝克特、石黑一雄和奥尔罕·帕慕克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杰作在诞生过程中发生的诸多趣事,出版业的厮杀博弈、文学圈的趣闻逸事,都在这里。

这本书里的费伯出版社是一位经历了各种磨难,最终抵达梦想之地的探险家。所有正在探险路上的人,在那些重要的选择关头,不妨看看它当年是如何抉择的,这本书是前辈探险家留给后来者的“探险日志”。

标签:海南出版社 王安石变法 译者 方志



IT百科:

笔记本u盘怎么安装系统 平板电脑怎么改成香港 cpu睿频怎么开图解


网者头条:

圆通快递为什么比其他快递快 怎么拍摄更多化石照片呢 下楼买吃的怎么拍照的 小米前摄像助手怎么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