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篇有关文化馈赠和阅读之美的800字文章:文化馈赠 — 阅读之美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着忙碌而又乏味的工作。工作之余,我们需要寻找一些能够给自己带来放松和愉悦的活动。阅读就是其中最佳的选择之一。阅读
开篇题记——
学会《道德经》,在进一步完善修订和图片拍摄后,你的人生必然会变的不一样,日前由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收录兰州市域范围内年代久远、树形奇特、有历史故事以及稀少树种的单株古树102株,《道德经》号称万物之祖,具有重要意义的名木14株,笔者受家里影响,面积较、古树株数较多的古树群2处。《兰州古树名木》是首比较完整、图文并茂地展示兰州市古树名木风貌的专著,从小武以及阅读经典,编纂共历时四年,真的觉得这是一本特别好的书,集史料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所以才会费尽心思的去解读,是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专业图书。此书的出版发行,去理解,对宣传兰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并写成文章与家一起讨论。
原文摘录——
道可道,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兰州市林业_动态新闻】,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字在本书中有三个含义,其一,是指宇宙之本源;其二,是指自然之规律;其三,是指人事之法则。这三者之间,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却又密切相依,同出一源。这正是后文中我们要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核心概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十二个字,是《道德经》中开篇第一句话,同时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可是你真的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吗?
我们用现在的白话文来翻译这句话,:“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可以用言辞命名出来的“名”都不是终极、永恒的“名”!
我们再进一步翻译这句话:“世界上但凡能叫出来名字、能说出来的东西,都不可能是永恒的存在,美丽如昙花,也只有一刹之美,长寿如神龟,也会有寿命终结之时,就算是地球、银河系、太阳系,哪怕是宇宙,也有着属于他们的新生与灭亡,更别说是依赖于此的各种规律、法则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人类没了,那这所谓的法律还有意义吗?如果地球没了,那这所谓的四季天时,自然也不会存在。”
由这短短十二字中,我们至少可以衍生出两个适合于我们的“道”
其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同的东西在不同时间、对不同人,他的价值和意义都会不一样,所以我们在遇到难以抉择或者说百思不得其解时,应当把我们的眼光放长远一点,思想更海纳百川一点,目标直接指向终极,看到事物的本质形态,这样我们才可以生在红尘中,而不被乱像所迷惑。
家或许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会对某件事或者是某个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执念,让自己活在了痛苦当中,不能自拔,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随着自己思想的开朗,走出这个执念之后,回头看看,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那么的幼稚和可笑
其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春秋战国时期,有名士曰“伯乐”,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有相马绝技,在他渐渐变老之时,为了不让自己的绝技失传,伯乐著《相马经》流传于后世。
伯乐有子,这个儿子本想子承父业,可无奈在相马一途上却丝毫没有天赋,在伯乐的言传身教之下,相马的技术无一丝长进。
后来伯乐之子听说了《相马经》,便拿来一睹为快,看了之后,发现相马之术居然如此简单,便按照书中所言:
“凡千里马者,隆颡 、蛈日 、蹄如累麴。 ”
(隆颡:高高的额头。蛈日:眼睛鼓起。累麴(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寻遍万里,结果却是牵来了一只癞蛤蟆。
这个现象正是我们《道德经》开篇十二字所言的现象之一,虽说知识之道、经验之谈都可以用文字或者图画来表达出来,供后来者“读万卷书”,但伯乐相马时所经历的那些“行万里路”却不能用任何载体表达。
正所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只是读《相马经》,便能学会相马绝技,那么伯乐辛苦半辈子才得到的绝技岂不是没什么价值了吗?换句话说,我们看圣人之书,但是我们却不可能比肩圣人。那些真正的“道”只能由每个人自己来领悟。
但这并不是说读书无用,“读万卷书”是为了让你的“行万里路”更有目标性,而不是随波逐流,“行万里路”是为了让你的“读万卷书”更加具有意义。
换句话言之,“将书读好”是“把路走好”的重要前提!这与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念不谋而合。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古人著书立传时是不加标点符号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古书,标点符号其实都是后人加上去的。
而文化博精深,常常是改变一个标点符号,意思的差距就会非常之悬殊,同时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明明都是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同一种东西,但学成之后二人所擅长的方面却不相同的原因。
举个例子,诸葛亮和庞统,一样在鹿门书院学,二人都堪称是三国时代的顶尖谋士,但是诸葛亮走的是堂皇道,而庞统却是剑走偏锋,而这句话呢,一般认为有两种断句。
第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但这两者之间其实差别不,都是在向我们说“无”和“有”的区别。
而“无”便是无极,也就是混沌,“有”便是太极,是生成万物的开始,这也是道家理论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同理,这句话也有两种断句,第一种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第二种就是小标题所言的这个了。
这后者的意思是要从“无”中去观察万物起源的奥妙,要从“有”中去观察世界万物的端倪。而前者则是说人的主观意识以及客观意识的区别。
举个例子啊,一棵树,如果我们人类的主观意识去修剪他,那么他肯定不会长成本来要长的样子,但如果我们只是以客观意识看待它,不对其进行任何干预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会知道它最后会长成什么样子了。
再举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你会觉得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可爱的,但如果你讨厌一个人,他做什么你都感觉不好,这就是主观意识和客观意识的可怕之处。
上面这句话中的两个断句,虽然翻译过来的意思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道理,我们还是用历史人物的故事来举例。
诸葛亮抱道而行
诸葛武侯在我们华夏的名声不用多说,基本上是已经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了,而隆中对的故事也是我们华夏一绝。
刘备屡战屡败,无可奈何之下前往荆州投奔刘表,后来经过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三顾茅庐,前去请诸葛亮当自己的军师。
当第三次和诸葛亮见面时,诸葛亮终于同意见刘备,并向他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势———
如今的世界,曹操在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麾下带甲百万,此人不可敌也;江东孙权,已立三世,民心归附,再加上长江天险,此人亦不可敌,但可为援军。
荆州刘表懦弱无能,荆州九郡有汉水及沔水为天然屏障,西连巴蜀,南接江东,北达中原,此处必须要夺下来。益州沃土千里,国富民强,但其主刘璋暗弱,川府豪杰欲寻名主而不可得。
上述这些就是诸葛亮《隆中对》的缩减版,有兴趣的话家可以自己再去看看哈,不然我要是从头到尾讲一遍,那就是凑字数了。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在其一手操纵之下,火烧博望,新野之战、赤壁战、荆南四郡、西取川蜀,隆中对的前两个目标已经达成。而刘备从一个区区只有几千人的诸侯发展到了三分天下的汉昭烈帝。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和“有”同样都是玄妙无比的道,他们本身其实并没有高下之分,为什么上文说诸葛亮抱道而行呢?
我们之前说过,上一句话两种断句的意思有不同之处,但其道理是相辅相成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老子的厉害之处。
“无”,是“客观意识”,同时也是“”,而“有”是“主观意识”同时也是“战术”,诸葛亮隆中对言天下势的时候,他肯定是站在上帝视角的角度以天下为棋盘,用“客观意识”去分析天下势,然后制定。
而他投奔刘备之后,则是自己身在剧中,以“主观意识”制定“战术”去完成“”目标,“”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妙,什么是妙?别人不知道的,而你知道,并且成功率很非常具有可行性的这叫妙。
而“战术”呢?最重要的是细节,我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你每一支军队埋伏在哪里、东风什么时候借来,这场战斗最低需要多少箭、埋伏在这里的军队领兵将军是谁,是什么战斗风格,这些细节类的东西都很重要。
那么经过本篇文章的分析之后,我们完全可以把《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再分析一遍,使其更加通俗易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只能让你知道这个道理,但却无法让你在该用的时候用上去,必须加上行万里路的阅历,而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你只能是随波逐流。制定一个完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而战术的实行成功与否,则是完成这个重中之重。我们应该用客观意识,不带任何个人色彩的去制定,而到了实行战术时,则应该以主观意识,身在中,去一丝不苟的执行战术行动,完成目标,“”和“战术”,相辅相成,并没有高下之分,都是特别厉害的道。
小结:我所写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从下笔到完工,花了我至少六个小时,更别提再加上以前看《道德经》的时间了。自我感觉而言,这篇文章只有这句话百分之一的真谛。
我前文中说过,“道”是宇宙之道,是自然之道,是人事之道,而我,估计着是把人事之道了解到百分之一了吧,这百分之一,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度过了最苦的时候,有喜欢阅读经典的各位,欢迎关注在下,我们一起讨论和学,相互成长。
IT百科:
索尼相机镜框怎么换 富士照相机掉色正常吗怎么办 松下相机怎么删除图片记录
网者头条:
什么软件拍照最丑 摄像画面集合的屋子叫什么 为什么顺丰会成为快递之王 邮政快递稽查是什么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