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民俗文化网 >> 民俗

与文化偏见满族的“添仓节”叫“添哈势”文化差

与文化偏见满族的“添仓节”叫“添哈势”文化差

正月二十五,而不沟通和交流,“添哈势”

作者富察宝仁

农历的正月二十五日,甚至有些抱残守缺,是满族的“添哈势日”。“添”为汉语:“哈势”为满语,同样是落后的标志。每个都有自己的文化,乃“仓房”之意,也都对自己的文化情有独钟。从语言方面来说,其汉意即是“添米仓”,国内有汉族的普通话,是满族的“添仓节”。

满族是历史悠久的渔猎,有客家方言,早年间以渔猎为生。1950年发掘的吉林市西团山9号、14号石棺墓中,有闽南语,出土有野黍和金色狗尾草籽,有语,由此可知吉林地区古代先民,藏语,曾经实践了把野生粟科草本植物改良为粟的栽培过程。

魏晋时期满族的先民被称为勿吉人。《魏书·勿吉传》载:勿吉人“其国无牛,有河南话、东北话、陕西话等,有车马,佃则偶耕,车则步推。有粟及麦、稷,菜则有葵。”满族先民面积种植粮食起始于唐渤海时期。到了辽金时期,辽河的真人有的已将农业生产作为了主要生产活动。清代时,清结合八旗制设立了许多“嘎善”(村屯),嗄善达(屯长)的管理的头目。还设立了许多“托克索”(农庄)。

清代,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基本上进入了农耕经济文明,并告别了广种薄收的粗放耕作,已进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其所生产的粮食作物也是十分广泛齐全,象谷、麦(麦、小麦)、高粱、玉米、豆、糜(黄米、小黄米)、水稻、粳子(早稻)、荞麦、小豆、绿豆、苏子、芝麻、花生等皆可耕种生产。

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使得满族人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在传承久远的渔猎民俚风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农耕文明的风俗文化,象卜收成、祭虫王、求雨祭、秋收祭等。正月二十五日的“添哈势”(添仓)满族农家便十分重视,称之为节日(添仓节),来祈祝丰收好年景。

人对贮存粮食 “仓”的认识,还是比较早的,有专家考证应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也就是农业生产收获增多之后,用来贮存的地方。在甲骨文、金文中“仓”字象仓形,“中有门户以进出粮”,说明至少在五千年前即有了仓。旧时,藏谷为仓,藏米为廪,后来人们称贮藏粮谷之所为仓廪了。东北人则称之粮仓或粮囤子,而满族人则称之“哈势”(仓)或“哈势房”(仓房)。

(富察茂林制图)

满族人在正月二十五日,添哈势(添仓)过添仓节,是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添仓节对满族人来说也是舶来的岁时节日。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

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曰填仓。

以传统儒家文化称著的齐鲁中原广地区,早年以农为主、以农为本的思想意识,集中体现在填仓节俗之中。汉族人从中原地区闯关东来到东北,自己成了东北人的同时,把中原地区的许多民风俚俗也带到了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气候及自然条件,皆与中原地区有着较的差异,这里又有着传承久远且根深蒂固的满族民俚风俗,这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交融,便形成了在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关东民风俚俗,添仓节便是其一。

吉林地区的满族人,在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焖满族喜食的黏黄米饭。祭祀仓神时,人们会在哈势房里的粮囤插上香,再放上用高粱秸扎的一辆车、一匹马,然后供上一盘五个蒸饽饽(馒头)。最后,把黏黏的黄米饭甩在粮囤上祭仓神。

添哈势祭仓神,是满族农民对粮食丰收、五谷满仓的一种美好企盼。添车置马寓意是丰收粮食用马车多拉多运的幸福希冀。东北地域广阔,各地添仓之俗略有不同,早年的黑龙江《望奎县志》载道:

正月二十五日谓之“添仓”。于空屋内,将灰撒为细条,或圆形,或方形,多多益善,各圈

皆留口,谓之仓门。门口置高粱者谓之高粱仓,置谷子者谓之谷仓,置米者为米仓,豆者为豆仓

。粮上压土坯一块,上置馒头一个,插香一枚,谓之供仓神。

添仓节细说起来说头更多,《沈阳县志》载,当地人们在农历二十四日便开始添仓,“农家、米肆各以秫秸制耒耜之属,并饭置囷廪中,焚香致祭。”农村则用灶内焚灰在院子内撒灰圈,称作“囤子”,并向仓中送饭称为“填小仓”。第二天二十五日捞米饭供祀仓神,称之“填仓”。

有的地区添仓节二十三日便开始了,而且还有新说头。《铁岭县志》载二十三日是“新仓日”,是新婚的媳妇在夫家进行“填仓礼”,而二十五日则是“母仓日”。 《铁岭县志》载:

是日(二十三日),新妇家送馒首于其家,谓之填仓。其家备宴款待。二十五日为母仓日,

农家于是日祭仓神。

还有的地区添仓节开始的更早,在农历的二十日便开始了。旧《义县志》载,义县即有此俗,“正月二十日夜”即有添仓者。这些皆说明早年间人们对五谷丰登的企盼,对添仓祀神祈福的迫不急待,也反映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对岁稔年丰、粮食富庶的深切渴望。

东北满族对正月二十五日添哈势日,还赋予了一个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节日“龙封日”。《吉林汇征》载:

正月二十五,俗称龙封日……各家皆悬独头蒜于门前,以避瘟疫;小儿廿剪五彩布为图形,

穿以彩线佩之,名小龙尾;又食吉菜,以为丰年之兆。且多于是日作黍饭以祀仓,名曰添仓。

满族人有敬龙祀龙的俗,认为正月二十五日,是天龙未睡醒之前的第一个龙凤日(又称龙封日)。民间广传,因这天是第一个龙凤日,天气是风和日丽还是风雨交加,会影响到以后的三个龙凤日(即四月二十五、七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五)所在的月份。农历的四月、七月、十月是农业生产十分重要的三个月份,直接关系到当年庄稼收成的好坏。所以靠天吃饭、靠龙下雨种地的人们,都十分重视正月二十五日这个龙凤日,在这天人们进行祭天、祭龙、祭仓神的活动。看来添仓节应是源于龙的龙凤日。

出于对天的崇拜、对天神的敬祀,有的地方人们还将“添仓”或“填仓”写成“天仓”。旧《德惠县志》记载:此日百姓“以灰于天井中作画形,曰天仓,又曰龙凤日”。

早年间,因地区不同满族人在龙凤日、添仓日,有许多各异的祭祀俚俗,象有的地方取五谷为“天赐之粮”,在院内撒灰圈(意为粮仓)后,将其敬祀其中,寓有敬天神、龙神,赐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之意。有的地方则在“仓房及碾磨、井泉等处均焚香”,以敬祀仓神、龙神。有的地方人们添仓,是每日为哈势房(仓房)中添饭,每天添新饭一连三天。

由于此日是龙凤日,所以人们对龙也不忘虔诚敬祀,象前文已述吉林地区满族人是门上挂独头蒜,小孩子佩带小龙尾又吃吉祥菜来祈祝。黑龙江地区则“从室内撒灰线于井沿,谓之引仓龙。此日亦忌针,恐刺仓龙之首也”。此举是在龙神尚未睡醒(民间传二月二睡龙方醒)之时,便将其迷迷糊糊地引进粮仓,以求其保佑风调雨顺、粮食满仓。此日忌针,妇女不做针线活,人们恐怕一不小心扎着了睡龙的脑袋,惹火了龙神那可是无灾反添祸了。妇女不用做针线活,闹个轻闲自在一天当然很高兴了。

其实龙凤日、添仓节也是个人人高兴的日子,因为这天祀龙神、仓神,全家人也都跟着神祇借光吃一顿,添添自已的肚子才是实实在在的。《北京岁华记》载,此日人们都买猪、牛、羊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谓之添仓”。而新婚小夫妻的“添新仓”更要吃一顿。这天小孩子也非常高兴,屁股后面拴个五彩布缝的小龙尾已到处跑,跑够了吃,吃够了再跑,玩个尽兴。

关东满汉同俗的龙凤日、添仓节,承载着厚重的关东风土民情,走过了近千年的时光。龙凤日、添仓节,是农业文化中民俗精华的沉淀,展现着人们对五谷丰登、米粮满仓的岁捻丰收的美好祈盼。

作者简介:富察宝仁,满族人,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富察宝仁先生写有很多著作,特别是关于满族历史与文化的书籍,主要有《东北满族旧事》丛书,是吉林地方志资源立项项目。丛书约124万字,分为《东北满族旧事·历史文化》《东北满族旧事·岁时文化》《东北满族旧事·俚俗文化》《东北满族旧事·建筑文化》《东北满族旧事·萨满文化》等5册。我们平台经过授权,曾发表分文章。有意购买收藏此书的,可以与作者富察宝仁先生联系。

我们平台已经发表《东北满族旧事·历史文化》中的分,现在先生又提供《东北满族旧事·岁时文化》,我们将陆续发表。

2月5日发表《正月初五,满族的祭财神、揑破五》,

2月6日发表《满族人过年的年俗》,

2月7日发表《满族人接姑奶奶的节日》,

2月8日发表《满族的冰灯传承久远》,

2月9日发表《满族的萨满祭祀》,

2月10日发表《小雪漫山白,满族捕貂忙》,

2月11日发表《正月十五满族青年男女跳笊篱姑姑舞》,

2月12日发表《满族的过年民俗》,

2月13日发表《满族的正月拜年》,

2月14日发表《满族元宵有什么特点?》,

2月16日发表《正月十六,满族的纵偷日》,

2月17日发表《正月十六满族的抹黑节》,

2月18日发表《满洲正月十五,“灯官”出巡》,

2月19日发表《满族的抹黑脸“打画墨”》,

2月20日发表《清国史馆纂修官钮祜禄·索宁安撰《满洲祭天祭神仪注》》,

2月22日发表《满族二月二,为什么要吃猪头?》,

2月23日发表《满族的槐花饽饽和榆树钱糕》,

2月25日发表《满族人的熏虫、打囤祈丰收》,

2月27日发表《满族人的放风筝、插柳植树》。

满族文化网

标签:满族 添仓 仓神



IT百科:

怎么更换android皮肤 macos可以传文件吗 ios玩什么能赚钱


网者头条:

土豆钓鱼有什么用处和功效 麻将怎么翻倍赢 乒乓球的手型是什么 什么星座有疏离感觉的


王哲博客:貂蝉不出圣杯的主播吗 南京seo引擎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