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民俗文化网 >> 民俗

中年青一代非遗保护专家李锦:“非遗保护不是工作而是享受”半月谈

2021年5月李锦(后排右一)在若尔盖调研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再过十来天,洛带古镇景区春节期间旅游业增收3000余万元。洛带客家山歌队在洛带古镇表演《客家婚嫁》然而,四川学藏学研究所教授李锦又将踏上非遗调研的行程。这次,就在几年前,她的目的地是阿坝松潘,《赶场去》主创者、客家擂茶粉(抹茶)级非遗传承人张汉秋在洛带寻根时发现,这里的民间花灯是当地重要民俗,擂茶无人食,它在当下如何保存延续并实现文旅融合,山歌难再觅。许多世代相传的客家文化、民俗在这里已经快失传了。张汉秋决意定居洛带,需要专家支招。

除了学教授,并不断通过自媒体平台展示、传播客家擂茶与山歌。为了让客家山歌再次流行,李锦还有一个身份——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员会副。自2005年和传统非遗——嘉绒锅庄(达尔嘎)邂逅,年近六旬的张汉秋寻遍洛带老人搜罗歌谣,她就深深爱上了绚丽多姿的传统非遗。十多年来,有90多岁老婆婆掩面唱完的《哭嫁歌》,她的足迹遍布巴山蜀水,也有从十几个老挑夫口中挨个儿拼凑还原的《挑担谣》。“当地人要建立文化自信,调研非遗现状、为传承人出谋划策、主持或参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代表的各非遗保护重要规划,这很关键。”张汉秋观察到,成为四川非遗保护重要的幕后智囊。

在近日揭晓的2021“非遗年度人物”候选名单上,李锦成为100位候选人之一。

她是推动羌族文化保护的幕后智囊

李锦,人类学博士。尽管从小在阿坝长,但在2005年以前,她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和非遗打成一片。那一年,她应邀赴阿坝举行讲座,第一次欣赏到了嘉绒锅庄(达尔嘎),热烈奔放的歌舞,让李锦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和精神力量。“我以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民间文化已经消失殆尽,没想到它们还在。当时我就有一种迫切想法,希望能推动把这些文化珍宝保存下来。”

2008年,“5·12”汶川特地震来袭,羌族聚居区几乎全位于重灾区,如果不抢救羌族非遗,其文化将面临毁灭性打击。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多元一体的代表性文化,成为共识。当时在四川研究所工作的李锦,成为示范区保护规划的专家组成员之一。

李锦至今记得专家组深入灾区是2008年6月。彼时,地震摧毁了羌族村寨的公共空间,灾后重建已经展开,一分受灾的羌族居民已确定从岷山峡谷中搬迁到邛崃南宝山,分失去传统农业经营条件的村民可能选择外出打工。“灾后重建,羌族的文化重建怎么做,家都非常焦急。”那段时间,李锦和家冒着酷暑翻山越岭,深入到山里的羌族村落,去看当地还保留了哪些老物件和民俗,去聊打算怎么办,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为援建方在羌族地区重工程中怎样留存文化提供重要参考。由她执笔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很快出笼,文化专家赞道,这是一个真正致力于保护的规划。

作为一名学者,李锦对羌族文化的关注并未就此止步。她积极参与了羌年申报联合国亟待保护非遗项目的相关工作,并一直致力于帮助开展羌年保护工作。羌年是羌族非常重要的一个节庆,但是羌年的核心人物释比作为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成者,不仅需要记忆力强,能吃苦,还要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方式才能继续口耳相传,传承羌族的文化经典。很快,她和相关专家支持推动开办了羌族口传史诗文学培训班,为羌族文化的守护者释比提供了更多学交流途径。

她是很多传承人眼中的知心姐

“这些年基本上谈不上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李锦笑称,“我不觉得累。非遗保护对我来说已不是工作,而是享受。”

在李锦看来,非遗保护必须要因势、因人进行。要提出卓有成效能够落到实处的保护措施,就得调查研究,要实地去看项目,去倾听传承人的呼声。长此以往,她成为内很多传承人眼中的知心姐。“5·12”汶川特地震以后,迁到南宝山的羌族百姓安居乐业了,却因为羌年不是成都市的非遗项目没有资格认定传承人,村找到李锦诉苦,她和其他专家一起到南宝山实地察看了村民的传承情况,专门就此向上反映情况,得到文旅高度重视,终于特事特办,有了申请传承人的资格。有的地方有非遗项目要保护却找不到方向,她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是情况不明白,干脆还专门跑一趟。

这几年,李锦主持起草了一系列四川重要非遗保护规划。这些成果,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智慧。

摩梭文化,一个神秘的以母系家庭为基础的文化。在旅游发展中,这种文化受到了冲击,怎样保护?《摩梭文化保护规划》的中心是唤醒摩梭人的文化自觉。“你觉得自己酒酿得好,就可以申报传承人;要是酿得不好,明年就换人;你觉得会做漂亮的摩梭服饰,同样可以申报。渐渐就形成了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肯定。”李锦介绍,这种方法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彝族火把节和羌族瓦尔俄足节的保护上,李锦和相关专家同样因势利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在村庄继续传承延续原生态的节庆仪式,但在西昌以及茂县新羌城,则把两个节庆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这是四川非遗节庆探索的创造性实践,传统文化保护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文旅融合的亮点。

最近两年来,李锦将工作重心放到了黄河流域四川段的非遗保护上。在她看来,黄河流域是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如何阐释黄河文明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四川设立六个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参与编制“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四五保护规划”、参与论证成都国际非遗节总体方案……回首过去一年,做了这么多事,李锦很自豪。

能入选2021“非遗年度人物”候选名单,李锦谦称:“其实我做的都是幕后工作,只是和非遗保护协会众多专家一起,做非遗保护的志愿者。”今年57岁的她只想为非遗保护再多做一点事,“保护它们,就是留下文化的根。”

达人档案

李锦

人类学博士。四川学藏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非遗保护资深专家。自2006年以来,李锦每年花费量时间,坚持调查研究,不遗余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她是四川非遗整体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推动者,为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羌年”申请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出了贡献。她主持起草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先后参与了四川一系列重要的非遗法规和文件起草工作,在起草和实施“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编: 于超)

【来源:四川日报】

标签:李锦 非遗保护 非遗 羌族



IT百科:

三星手机怎么剪辑视频大小 佳能相机连机拍照模式怎么设置 尼康相机电池五号怎么充电


网者头条:

麻将秋是什么花 乒乓球包都是放什么 星座有什么特殊含义 属马的爱上属蛇的怎么办


王哲博客:linux进入维护模式怎么进系统 seo文章链接能加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