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民俗文化网 >> 人文

底什么来头故事里的中国:历代纪事本末|国史的三重维度春晚前

底什么来头故事里的:历代纪事本末|国史的三重维度前

编者按

谈到历史书,不仅见证了的沧桑巨变,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枯燥难读;但要说到“讲故事”,也将自己的一生投投入到代风起云涌的潮中,男女老少都会拍手欢迎。其实,投投入到澜壮阔的命运瀚海里。她因制作并主持《看东方》《世界各地》等节目,在史书体裁里,被美国媒体盛赞为“当代的马可·波罗”,也有一种以讲故事取胜的,并成为了“最有名的女人。”同时,那就是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她是化妆品“羽西”品牌的创始人,是和编年、纪传并称的古代“史体”之一,将“优雅”“自信”等审美与自我意识引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此外,这一文体或是“一书备诸事之本末”,她的“中美时尚慈善夜”更是将各界名流荟萃一堂,或是“一书具一事之本末”,为慈善助力,能够将分散的材料集中叙述。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她也因而被奉为“时尚界的鼻祖”。她在中美的媒体界与社交界都有着极的影响力,就出现了纪事本末体的阅读题,可见这一体裁颇受关注。

“讲故事”听起来既容易又有趣,不过纪事本末体成为一种独立史体的时间却比较晚。我国第一完整的纪事本末体史书,是南宋袁枢(1131-1205)的《通鉴纪事本末》。听名字就知道,《通鉴纪事本末》和历史上极具影响的编年体巨著《资治通鉴》有着密切关系。事实上,这书就是为了解决《通鉴》头太、编年体叙事又较琐碎,读起来十分不易的难题而出现的。《通鉴》共有294卷,约300多万字,记叙的历史前后跨越1300余年,内容极为丰富。而《通鉴》以时间为纲的书写体例,一方面条理清晰,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史事,却不方便展现其前后联系,读者常常看了后面忘前面,对事件丧失整体的理解。

这种阅读上的困难,并不只是当今的读者的“老难”,宋人就已经有同样的苦恼了。司马光曾无奈地说,《通鉴》写成后,很多人想读,可多数还没看多少,就已经昏昏欲睡了。这当中固然难免“学渣”们不够努力的因素,但《通鉴》难读,不易普及,也是不争的事实。

司马光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篇幅庞,内容丰富,令人有“望而生畏”之感

《通鉴纪事本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作者袁枢曾担任过严州教授等职,对《资治通鉴》十分熟悉。他有感于南宋偏安朝廷政治上的软弱,希望《通鉴》能够提供历史借鉴;同时他也意识到了阅读这一巨著的难度。于是袁枢想了一个办法:他将《通鉴》中记载的史事分类编排,总结为239个独立条目,分别加以标题,以一个个历史故事的面貌来呈现。为了不失却《通鉴》的原意,他全采用了《通鉴》的原文,并将司马光的史论“臣光曰”也抄录下来。经过他的一番精心改编,最终形成了一42卷的“历史故事会”——《通鉴纪事本末》。

袁枢的这书确实达到了使《通鉴》更易读的目的。像家耳熟能详的“安史之乱”,前后持续近八个年头,在《通鉴》中,对于这一时期历史的记叙也跨越了六卷,其中还记有许多与安史之乱并无直接关系的事件。这些事情与对安史之乱的记叙相互交织,要想一一理清,很可能要前前后后,反复翻查。而袁枢则将与安史之乱有关的记述选出,按照时间顺序重新编排,单独写成“安史之乱”条,其余诸事则另立名目。经过这样的改写,读者对于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难怪宋孝宗在看了袁枢的书之后,也赞叹不已,不仅命太子和边防将领熟读,还给袁枢升了官。

书出版《通鉴纪事本末》,简体横排、繁体竖排两种形式,供家自由选择

《通鉴纪事本末》(简体横排)

《通鉴纪事本末》(繁体竖排)

《通鉴纪事本末》的成功,立刻引来了“跟风者”。与袁枢同时代的章冲,在袁枢书成之后九年,参照这一体例编撰了《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到了清代,马骕又作《左传事纬》。学者高士奇(1645—1704)在章、马二书的基础上完成了《左传纪事本末》53卷。它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按国别划分,在每个之内,把重事件标目成篇。不过高士奇并不满足于仅仅讲讲《左传》小故事,他参考《公羊》《穀梁》《国语》《史记》等资料,作了不少的考证工作。在每卷之后,他还学司马光,以“臣士奇曰”的形式发表史学见解。

《左传纪事本末》(简体横排)

《左传纪事本末》(繁体竖排)

《通鉴纪事本末》的时间下限是五代时期,此后又陆续有人以纪事本末体的形式讲述之后的历史故事。明代陈邦瞻(1557—1628)在前辈学者工作的基础上,编撰成《宋史纪事本末》。宋代立国320余年,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元代官修的《宋史》即有496卷,约500万字,比《通鉴》的篇幅还要庞。而《宋史纪事本末》只有109卷,简练地对宋代的重历史事件做了梳理和记录,对于想简单快捷了解宋史的读者来说,可谓不二选择。

继《宋史纪事本末》之后,陈邦瞻又编写了《元史纪事本末》。虽然这书叙事较为简略,但除《元史》之外,陈邦瞻还参考了不少其他资料,看故事之余,读者们也能获取一些新鲜信息。

《宋史纪事本末》(简体横排)

《宋史纪事本末》(繁体竖排)

《元史纪事本末》(简体横排)

《元史纪事本末》(繁体竖排)

和宋代并立的,先后有西夏、辽、金等政权,它们的故事也有人关注和书写。清代校勘学家张鉴(1768—1850)撰写了《西夏纪事本末》。这“故事集”依据宋、辽、金、元朝正史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将西夏历史总结为36个主题,讲述了起自唐僖宗中和年间远祖拓跋思恭居夏州,迄于宋理宗宝庆三年蒙古灭夏,西夏立国前后近350年间的历史。

而清代晚期的李有棠(1837—1905)则编撰了《辽史纪事本末》40卷和《金史纪事本末》52卷。这两作品都分为正文和考异两分,正文均取自官修《辽史》和《金史》,考异则兼采众书,用小注的形式将诸书异同列于每条之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判断。

《辽史纪事本末》(简体横排)

《辽史纪事本末》(繁体竖排)

《金史纪事本末》(简体横排)

《金史纪事本末》(繁体竖排)

上述种种“纪事本末”虽各有特点,但体还没有脱离对已有作品摘编改写的框架,而清代谷应泰(1620—1690)的《明史纪事本末》则不同。它并非是对《明史》的改编、考证,而是谷应泰综合了多种明代史料独立编纂而成的。《明史纪事本末》共80卷,记事起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终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杨陆荣所撰4卷本《三藩纪事本末》接续其后,作者杂采众说,并参考王鸿绪《明史稿》中的相关内容,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南明史事。这两书加在一起,就是一套完整的古代版“明朝那些事儿”。

《明史纪事本末》(简体横排)

《明史纪事本末》(繁体竖排)

《三藩纪事本末》(简体横排)

《三藩纪事本末》(繁体竖排)

这些上下接续的纪事本末体史书,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广读者奉献了一通史。相对较小的篇幅和较强的可读性,使得更多人可以更轻松地迈进历史的门。这就是纪事本末体的魅力,也是它作为一个晚至南宋才正式形成的体裁,最终却能与编年、纪传两巨头并肩而立的原因。

“纪事本末”家族

标签:通鉴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资治通鉴 元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金史纪事本末



IT百科:

奥迪a6参数佳能相机怎么调 尼康相机不取景器怎么调 索尼相机h200怎么样


网者头条:

为什么申通快递非常慢的原因 韵达快递数字化转型是什么 会江钓鱼场有什么鱼 怎么教宝宝游泳


王哲博客:海外抖音账号怎么做直播 济南搜狗seo优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