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民俗文化网 >> 人文

尽她的矛盾一代才女庐隐:历经三段感情,36岁难产而死,丈夫把作品放进棺木林徽因

尽她的矛盾一代才女庐隐:历经三段感情,36岁难产而死,丈夫把作品放进棺木林徽因

庐隐于1898年5月4日出生在福建福州,待在城里的人拼命想打破这堵墙出去,与冰心、林徽因并称为“福州才女”。她笔下的作品多都带有自传的性质,但外面的人却努力想挤进去。钱钟书先生用一本书讲明白了婚姻的奥义,写的也都是她个人的人生经历,但他讲的又岂止是婚姻,以自己的经历来描述当时那个年代女性的真实写照。

在庐隐六岁的那一年,同理可得人生也是一样的。一本关于婚姻智慧的书让钱钟书的名字走入了文艺青年的心中,父亲由于心脏病而去世,直到如今他的影响力都一如当年。相比这本受很多青年人追捧的书,母亲则带着一家人前往北京投靠哥哥,另一本《猫》显得有些无人问津,也就是庐隐的舅舅。

上个世纪初,看过钱钟书这本书的书迷都会觉得其没有写出文豪的风采。根据书名来看就能知道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猫,庐隐的舅舅是一个从五品的官员,书中也有这样一句话,家里的生活条件非常不错,写到打狗要看养它的主人,孩子足足有20多个。

由于家里人都不喜欢庐隐,那打猫则要看养它的女主人了。看起来是平平无奇的一句话,没有将她送去学堂读书,于是就让家里的一个姨妈教她读书认字。姨妈每天要求她背诵文章,若是背诵不出来,则要用木棍打手心。庐隐在后来的自传中回忆说:

“听见哥哥们在楼下唱歌玩耍,我就会抛开书本,站到桌子上,把窗户纸舔破了往下看。哥哥们笑,我也跟着笑;哥哥们着急,我也跟着心跳。直到十一点多时,听见门外姨母的脚步声,我这颗幼稚的心便立刻沉到恐惧和愁苦的漩涡里去。”

舅舅家里虽然是家业,宅院也有很多,但庐隐却是和婢女们住在一起的。每当家里有外来的客人时,母亲总会把她关在另外一个院子里,避免她突然跑出来捣乱。

在13岁这一年,在家中唯一疼爱庐隐的哥的帮助下,她顺利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女子师范学校,成为了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

庐隐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庐隐一直以来咧咧的性格开始有所收敛,因为她迷上了阅读小说。每天除了上课和做功课以外,其余的时间都花在了阅读小说上面。

在当时,女性结婚的都比较早,已经年满16岁的庐隐也到了向往爱情的年龄。

就在这个时候,庐隐结识了舅舅家的一个远房表亲林鸿俊,两人从小的经历都差不多,也有着讲不完的共同话题。

直到有一天,林鸿俊向庐隐求婚了,庐隐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但她的母亲却极力反对这桩婚事。

尽管母亲不同意,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庐隐则坚决要嫁给林鸿俊,两人一度陷入了争吵之中。

看到这个情况,庐隐的哥站了出来,尽力从中调解母女二人的矛盾,他说:“你们两个可以结婚,但要等到林鸿俊学毕业之后。”

五四运动

不久之后,林鸿俊前往日本留学,庐隐的第一段爱情暂时划上了一个句号。

1919年,伴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新文化运动也开始在全国蔓延开来,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提升,就连不招收女生的学也开始招收女生。

在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之下,庐隐坚决要进入学校园读书,于是她自筹了学费,顺利进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一名旁听生,从而让她那外向的天性得到了解放。

在演讲和聚会的时候,庐隐胆地给同学们讲恋爱自由。课余的时间,她开始尝试创作小说,所写的内容就是自己童年时期的亲身经历。

这正是在这一时期,她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庐隐”。

五·四爱国运动期间,庐隐一直是学校里面学生活动的积极分子,她的好朋友苏雪林后来回忆说:“每日看见庐隐忙出忙进,不是预备什么会的章程,便是什么演讲的草稿。她每次登台侃侃而谈,旁若无人,若有开会的事,她十次有九次被公推为或代表。”

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的日子里,庐隐结识了就读于北京学的福建老乡郭梦良,他经常在《京报》《晨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庐隐十分欣赏郭梦良的才华,并称赞

“他是一个学业精深、品格清奇的人”

,两人也在长期的交往中产生了感情。

就在这个时候,庐隐的未婚夫林鸿俊从日本留学回来了,他希望尽快与庐隐结婚,还劝说庐隐放弃政治活动。

五四运动

然而,庐隐深受新文化思想的洗礼,她早已经和林鸿俊不是同一种观念的人了,于是主动提出解除婚约。此时她的心里只有郭梦良一个人,她也不在乎郭梦良是一个有妇之夫。

1923年,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庐隐与郭梦良在上海的一品香小旅店里举行了婚礼。

后来,对于这件事情,庐隐的同学作家陆晶清评价说:“她这是在“自焚”,自己跳进了火坑里。”

结婚后不久,夫妻两人返回了福建老家探亲,当与郭梦良的原配妻子林氏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时候,庐隐才真正感受到了自己身份的尴尬。在写给好朋友的一封信中,她曾用哀叹的语气写道:“过去我们所理想的那种至高无上的爱,只应天上有,不在人间。”

在结婚前,庐隐提出的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能够与郭梦良的原配妻子拥有同等的地位。不过,在两人返回福建探亲的那段日子里,庐隐还是亲身体会到了旧社会时期“做小”的卑微。

庐隐(中)

1925年,在上海的一家学里担任总务长的郭梦良,由于染上风寒而病逝,撇下了庐隐和一个只有十个月的女儿。也就这这一年,庐隐的小说《海滨故人》正式出版,这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女学生婚恋的作品,一举奠定了她在文坛界的地位。

当庐隐把丈夫的棺木运回福建老家时,却得知母亲也已经病逝了,她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庐隐后来才知道,当初自己的未婚夫林鸿俊前往日本留学,全都是母亲拿出积蓄资助的。当未婚夫留学归来要求结婚时,她却提出悔婚,还坚持要嫁给有妇之夫的郭梦良,使得母亲备受村里人的奚落和嘲讽,导致郁郁而终。

接连失去丈夫和母亲,为了逃避悲伤的情绪,庐隐来到了福州郊区的鼓岭,在这居住了56天。

无奈之下,庐隐只能带着年幼的孩子投靠婆家,她的女儿在后来回忆说:“父亲去世后,母亲整天醉酒流泪,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她本来想着终身不再嫁,就在福州的婆家过一辈子,可是这个封建保守的家庭一点也不待见她。”

庐隐白天在外面教书,夜里还要写稿备课,但她的婆婆却嫌弃她用了太多的灯油,就连郭梦良的原配妻子林氏也对她冷嘲热讽。

不久之后,深知在家里无法立足的庐隐,只能带着孩子离开了婆家。此时距离她参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这一场运动抨击了封建礼教,倡导妇女解放,影响了一代女性的命运。

在庐隐笔下的《海滨故人》一书中,她对于女学生这样描述:

“她们是觉醒者,抱着美丽的幻想,天真而轻松地步入社会,却显露出那种刚刚从严苛的家庭桎梏里挣扎出来的印记,热情而敏感,貌似刚强,实则软弱无依。她们珍视的姐妹之情,在婚姻和现实面前脆弱不堪。”

旧上海

庐隐的女儿后来回忆说:“1927年,我们母女二人来到上海,母亲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不过她经常很晚才回家,到家时都是烂醉如泥,有时还被人从黄包车上拉下来。”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庐隐的母亲、最疼爱她的哥、丈夫、好友石评梅纷纷去世,她的生活走到了危机的边缘,于是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染上了吸烟和喝酒的不良惯。

这一时期里,用庐隐自己的话来说:“我被浸泡在悲哀的海洋里,我只愿早点死去,

我天天喝酒吸烟,我试作慢性自杀。”

就在庐隐陷入一生中最低落、脆弱、萎靡不振的时候,她迎来了自己的第三段感情,同时也是最让她感到幸福的一段时光。

庐隐

1928年,庐隐与清华学的学生李唯建相识,李唯建后来回忆说:“两人相谈投契,某夜她寄我血书一封表明内心,经我多方劝慰,心绪渐宁,决心生死相从。”

尽管庐隐迎来了一段新的恋情,但外界的议论声音也开始传播开来,因为她比李唯建了九岁。但庐隐却丝毫不在乎外界的议论,她在小说《象牙戒指》一书中写道:

“从前,我是决意把自己变成一股静波,直向死的渊里流去。而现在,我觉得这是太愚笨的勾当,这一池死水,我要把它变活,兴风作浪。

面对外界的各种声音,庐隐还专门给李唯建写信说:“让我们是风和云的结合吧,我们永远相互感应,互相融合,那么就让世人把我们摒弃,我们也绝对充实。”

1930年8月,庐隐正式宣布和李唯建结婚。为了逃避外界的议论,两人在婚后选择了远渡日本生活。

在东京郊外定居的那段时间里,庐隐时刻被幸福环绕着,此时她笔下的创作题材也不再限于自己身上,逐渐转向了周围的事物,从而创作出了散文集《东京小品》。

在日本东京生活了好几个月,迫于经济上的压力,她们一家人只能返回国内。

为了生活,庐隐在生完第二个孩子后不到两个月,就去上海的工女子中学当了国文教员。尽管她每天来回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在外是一名教师,在家是一个贤妻良母,但这确实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所在。

1934年5月13日,庐隐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三个孩子,为了节开支,她们只是请来了一个助产护士在家里帮忙接生,不料却遇到了难产。

等李唯建把庐隐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太迟了,一代才女庐隐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年仅36岁。

庐隐堂

庐隐一生都在文学的创作上呕心沥血,丈夫李唯建专门将她的全手稿放进了棺木中,好让她的作品永远陪伴着她。

“五·四爱国运动”不仅改变了的命运,更冲击着当时人们的心灵深处。作为五·四运动的“女儿”,庐隐始终都在用文字为女性的解放而斗争。

作家茅盾在《论庐隐》一文中写道:

“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能够注目在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庐隐是第一人。”

标签:庐隐 郭梦良 林鸿俊



IT百科:

怎么给新电脑装windows8 硬盘容量低怎么升级 android oom异常是什么


网者头条:

狗狗最近经常侧躺怎么回事 宠物店利润明细表格图怎么做 用微信相机拍视频怎么保存 圆通为什么查不到运单号


王哲博客:蛋仔抖音大佬有哪些 网站seo优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