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剧的文化表达(约 850 字)现代戏剧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多面,也深刻地彰显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特征。通过剧本的创作、表演艺术的展现,现代戏剧为观众呈现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世
黑色的意义
古橹
看袁梅的画,拄根龙杖,可以感受她生命的张力。如果把她的全画作都展示出来,背个葫芦。苦短人生,很难相信这是在短短三年中画出来的,行迟也好,也更难相信这是一个只有三年画龄的人所画。
爆发力或许从来就是她的强项。就像听她唱《青藏高原》,风光作读书。悠悠度,最后的高音一般人冲不上去,让当今生活。照本骑驴。心情解结舒徐。让烦恼糊涂炉里居。看乌龟翻砌,她居然一亮嗓一鼓劲就冲上去了,腾身自救。蜗牛躲雨,而且还能在这个高音区盘旋停留,自备简庐。无趣吹牛,就像钢琴协奏曲中的华彩乐段一样,有闲逗蝶,尽着自己的性子发挥。歌唱方面所潜在的爆发力,自在山光予自予。开心好,不知道今后是不是会使她成为一个爆款歌星;但是画画方面的潜能,莫怨天仇地,这三年是如熔岩般爆发了,且还在持续的喷发当中。
有人曾经从她的作家身份推论,她的绘画是得益于她的文学修养,好像是文学为她的绘画赋予了灵感。不过既是作家又是画家的双栖人物,似乎并不多见。艺术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相通的,然而艺术语言本身是独立的,在谈论艺术的相通之前,恐怕首先要掌握每门艺术自身的语言。袁梅的难能可贵就在于,在跨界的时候,同时拥有天分和勤奋,在两种艺术语言里都矻矻孜孜,耕耘不辍。
她的诗画集《黑色笔记本》,采用了“画+诗”的方式编排,可以看出她的“双栖”特色。你很难说她这是诗配画,还是画配诗。其实没有什么配不配,她的画就是画,她的诗就是诗。放在一起的好处是,两种语言可以构成一个乐曲的两个声,如果你的听觉能够同时欣赏两个声,在两个声的交融中听出第三种声音,你的审美感受就是1+1>2;如果你还做不到同时欣赏,那么轮番去欣赏每个声,1+1=2,也很好。
《黑色笔记本》收录的都是黑底画,尺幅也都比较小,和她的那些尺幅的、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油画、装饰画不一样。也许这就是绘画中的禅诗派吧,如日本诗歌中的俳句。袁梅近年写的诗越来越喜欢采用三行,犹如俳句。这可能不仅仅是因为简洁,而是希望通过凝练和朴素,来传达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心境。在经过了许多事情之后,在见过了许多人、读过了许多书、走过了许多风景之后,回归到这样一种心境,概是许多如她这样的人生深度体验者的自然倾向。诗是这样,画也是这样。
黑底画的视觉元素首先就是黑色。有人曾经援引山本耀司的话说:“黑色是一切颜色的尽头,黑色也是一种最有态度的颜色。”其实黑色是创世纪之前世界的颜色,可以说是一切之始。“上帝说,于是就有了光。”光就是从黑色中迸发出来的。袁梅的画,其实就是尝试在黑色中找到裂缝,形成光的舞蹈。看她在这些黑底画上描画出来的形象,多为简单的植物,灵动的鸟,风月,和稚拙的人形,……有很强的原始意味,让人想起那些远古洞穴里的图腾。也许只有这种线条符号,从无边无际的幽暗深处,才能表达出生命在原点的灵动,以及随时可能被黑暗吞噬(还原?)的脆弱。
诗人顾城曾经写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那一代诗人对黑色这一符号的读解和创建。袁梅对于黑色符号,显然并不限于它与光明的对立。作为21世纪的作家和画家,她从世界文学艺术遗产中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思想者们的思想有了更多的领悟。视觉的艺术符号,在新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黑色,难道仅仅是和光明的取向相对立的吗?无边无际的黑暗,难道仅仅是为人的沉沦提供境地吗?黑色难道不是象征着一种原力——一种原始的存在之源吗?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也许蕴藏着这个世界真正的法门,我们从那里来,也最终回到那里去。这或许就是袁梅用《回家》来命名她的一幅黑底画(2020.2.26画作)的潜在用意吧。
袁梅诗画集《黑色笔记本》
作品欣赏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IT百科:
联想x306nc平板电脑怎么样 换cpu和主板需要怎么设置 微信主板内存怎么插
网者头条:
自己送自己翡翠文案怎么写 玉石手斧怎么做的好用呢 为什么夏天猫咪喜欢躺下 狗狗经常烂鼻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