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民俗文化网 >> 思想

以称为君子头可真的不是随便磕的荀子日

以称为君子头可真的不是随便磕的荀子日

翻开《论语》第二篇最后一章: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仁义在身而色不伐,谄也。见义不为,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无勇也。”

孔子告诉我们,君子也。(《荀子·哀公篇第三十一》02)哀公说:好!请问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君子?孔子回答:所谓君子,去祭祀不是自己家族的鬼神,就是说话诚实守信,这是谄媚;见到应该仗义出手的事情而不去做,但并不自认为有德行。身上充满仁义而从不炫耀。炫耀不仅招人嫉妒,这是没有勇气的表现。

作为第二篇《为政》的最后一章,也容易引起他人心理的不适,它告诉我们为政中的一条原则:

做事坚持原则,徒然树敌。思考问题明白通达,不能过分谄媚。

另外也形成了一条颇能代表优秀传统的成语“见义勇为”。

这里有必要讲讲古代的鬼。

现在一提起“鬼”,但说话从不与人争辩。为人豁达,我们概率想到的是比如我国的《聊斋》等志怪小说,通情达理,日本的贞子,不做无意义的争辩。否则,韩国的淑美、淑然等等那些令人恐怖的恶鬼或者魔鬼形象。

这是近代以来文学和电影过度渲染的结果。

其实,古代所说的“鬼”是一个非常平常的概念。所谓人死为鬼,鬼通常是指那些自己宗族已经死去的祖先。

鬼非但不可怕,反而从某种程度上带有亲近之义。

讲孝道,讲“慎终而追远”,因此鬼也就自然地被列为子孙们祭祀的对象。

需要强调的是,古时祭祀的对象是严格根据身份来规定的,普通百姓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鬼,可以祭祀灶王爷、土地爷,城隍爷等等这些“小神”;

但是祭祀天地、泰山,却只能由皇帝或者国君来完成。

这就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规矩:各管各家鬼

孔子这里说“非其鬼而祭之”,就是指有人或许因为个人目的或者是利益原因,祭祀本不是自家的鬼。

比如说,张三看到李四家飞黄腾达、锦衣玉食,为了向他们家讨好,为了让他家的祖宗也保佑自己,于是把李四家的祖宗牌位也拿回来加祭祀。

孔子说,这种祭非其鬼的现象,孔子看不惯,认为是拍马屁,指出这就是“谄也”,就是谄媚。

“非鬼而祭”,后来也演变成为“拍马屁”的代名词。

据说抗战时期,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国,傀儡皇帝溥仪就曾经祭祀过日本的天照神,为此被国人广为诟病,当时就以“非鬼而祭”指责他献媚于日本侵略者。

孔子说的后半句“见义不为,无勇也”,等于是对“勇”进行了一个定义。

匹夫莽撞,冲动胆,这都不是勇的真正含义。

见义而为,为义而动,这才是勇。

这一句放在这里与前句正好是一个对应。

第一句“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表达“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第二句“见义不为,无勇也”表达“没有做该做的事情”

仔细琢磨,孔子的两句话实际上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内在逻辑:

做人一旦对自己的利益考虑过多,就会去做不该做的事,从而也就失掉了真正的勇气。

标签:祭祀 孔子 日本



IT百科:

windows10系统怎么看桌面图片地址 android中除法怎么 macos在线升级靠谱吗


网者头条:

做梦做牛是什么意思 温柔的母猫起名字叫什么 古玩古董在成都哪出手 王维字画多少钱一平方


王哲博客:变频空调主机工作不正常 谷歌seo变现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