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民俗文化网 >> 思想

廉才是尽孝这所幼儿园,孩子们写诗种地,园长是“最佳玩伴”古训为

廉才是尽孝这所幼儿园,孩子们写诗种地,园长是“最佳玩伴”古训为

“诗歌和游戏都关乎儿童心灵,二曰廉能,关乎心灵的自由。每个人都渴望这样的自由。”作为一位有思想、敢于变革的园长,三曰廉敬,从2013年筹建四川成都市温江区海科幼儿园(以下简称“海幼”)开始,四曰廉正,吴金桃便事,五曰廉法,参与幼儿园每一个地方的,六曰廉辨。”管仲认为“礼义廉耻,熟悉园内每一个孩子,国之四维,并将诗歌教育融入园所实践。孩子们亲切地称吴金桃为“桃桃”,四维不张,内心认定她是“最佳玩伴”。业余时间,国乃灭亡”,她则“化身”童话作者、翻译者、童诗作家。她的童诗,将“廉”提升到了兴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明明是孩子式的絮语和心思,孝与廉是什么关系呢?我国古代很多世代为官的家庭,却透着哲人般的智慧,保持着永恒的天真。

在儿童国度汲取“向下扎根”的力量

自由、愉悦、自主,这是记者看到的海幼的模样。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只有让自己“深深地扎根”,才能保持自我本色。而海幼,有自己的根、自己的魂,因为他们有一位优秀的领航者——吴金桃。

出生于教师之家,吴金桃的父母和姐姐都是教师。深受家庭的影响,学毕业以后,她也选择了当一名教师。不管是在西南科技学从教,还是在温江区教育工作期间,她一直都在寻找能扎下根的地方,也一直在思考教育何为。直到一次工作间隙,她到幼儿园检查,听到一群孩子用稚气而真诚的声音声喊:“老师好!”那一刹那,吴金桃竟然感动到热泪盈眶,暗下决心,自己应该到这样的地方工作。“孩子的天真烂漫、童真童趣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是我在其他地方没有感受到的,我是属于儿童这一个国度的。”经过多次申请,她终于在2012年如愿以偿,来到温江区实验幼儿园挂职锻炼,此后历经多番锻炼和学,吴金桃被委派到海幼,走上园长的岗位。

古人将人的一生分成九个阶段——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海幼的标识正是由九个点组成的圆,意味着美好的一生是一个完满圆融的过程。幼儿阶段是这个圆中重要的一笔,意味着人生的开端与基础,呼应幼儿园“浸润传统文化”和“道法自然”的特色理念。

标识以海的纯净蓝色为主调,呼应幼儿园名称中的“海”字。海包容万象、宽广无际、自由奔腾,吴金桃希望每个人点滴的努力和智慧,汇聚成海,给孩子的生命以润泽与滋养。

园所的个性、成长和特色在初期并不能显见,却蕴含着者们对它的期许。开园之前,温江区教育根据海幼的区域环境特点,分析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合理规划和设计园所。温江区作为国学教育试验区,再加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特色从海幼建园之初便确定下来。

在这样的定位之下,幼儿园结合儿童的学特点,将传统文化活动聚焦于让孩子亲身体验、直接感知。造纸、种稻、磨豆浆、缝衣服等主题探究活动,让孩子在游戏和劳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合节日、节气特点,幼儿园还会组织充满韵味的活动。比如,重阳节赏菊、晒秋,感受丰收的快乐,从中秋活动中了解团圆的意义,从二十四节气中了解自然的秘密。此外,邀请非遗传承人来园表演木偶剧,让孩子感受另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种种浸润之下,即便从海幼毕业的外国孩子也能流利地讲话,将传统节日的知识娓娓道来。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对祖国的热爱已经扎根在教师和孩子心中。

在这个自然生态的环境里,家纷纷感叹这里没有五颜六色的塑胶操场,天然草坪尽情蔓延,孩子们可以与小草、泥土亲密接触;楼顶上的雨水菜园和中草药种植园处处流露着生活的气息;森林书屋、染坊、泥工坊等丰富的功能区域,让孩子们在多种游戏环境和体验中探索和生成主题课程,得新知。从文化环境的创设到传统文化的内化,传统文化逐渐与孩子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在培养孩子传统美德方面,教师把环境的布置权留给了孩子。入园的长廊挂有孩子们手绘的团扇画,一楼走廊有竹简装饰画,每幅画都是对经典故事的解读……在海幼,传统文化环境不讲求华美,而是追求简约,无论是教师,还是行政人员都能参与其中,体现出了用心、用情。

环境需要在教师和孩子的互动中动态调整,这是吴金桃一直强调的。每个班级可以根据主题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环境,区域游戏不定期更新,注重让孩子们参与其中。比如孩子们自发生成的“打地鼠游戏”,教师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与学契机,提供必要的材料,让果园成了天然的游乐场。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主设计游戏规则、划定出口和入口,不仅发展了体能,还促进了社会性与创造力的发展。

留存诗歌里青草和自然的香味

有一种力量能直击心灵,有一种幸福能抵御风雨。生活在海幼,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发生,自信、快乐、幸福无时无处不在。

作为出版过《鼓捣森林》《青蛙公主》《一只名叫安徒生的猫》等作品的作者以及翻译量国外绘本与童话的译者,吴金桃思维敏捷、极富创造力。她力推广儿童阅读和诗歌教育,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理解孩子的感受,用绘本和诗歌与他们对话,走近他们的心灵。

孩子们也给予吴金桃诸多童诗创作的灵感。《再见小椅子》的创作契机源自一名即将毕业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同学到户外写生,他则在教室里与自己的小椅子默默告别,而且还落了泪,他期待下一个坐这把小椅子的是一个温柔又可爱的小朋友。很多幼儿园有个惯例,每年毕业时都会举办一场轰轰烈烈的毕业典礼,多是请孩子们表演歌曲或舞蹈。吴金桃思考:这些是孩子需要的吗?如何毕业,孩子有自主权和选择权吗?孩子在幼儿园最留恋的事物是什么?经过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应该允许孩子真实地表达,给他们时间向幼儿园里最想告别的事物告别。

《如果树要理发》是吴金桃为安慰一个孩子而写的诗歌。孩子看到幼儿园的花匠在修剪树的枝条,就在一旁围观,然后哇哇哭:“你们为什么要把树的头发剪掉?”在孩子眼里,万物有灵,她把这棵树看成了自己的同类。或许她平时也不喜欢剪头发,所以觉得剪“头发”会让树感到痛苦。吴金桃安慰她:“给树理发是为了让它更好地生长,我们可以想想什么发型最适合它,还可以给它织一顶帽子呢!”用同理心安慰孩子,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从而让孩子破涕为笑。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儿童诗歌也蕴含在阅读课程之中。而今,量的绘本陈列在海幼的走廊里,每个孩子的椅子背后都有一个爸爸妈妈为他们缝制的布袋,里面装着他们喜欢的绘本,还有教师为他们写的学故事。“童书的重要功能是带给孩子快乐,帮助人和孩子在对话中进行心灵沟通。当我们唤起孩子的怜悯、赞叹和爱意的时候,孩子更愿意去学。”吴金桃认为,透过诗歌和绘本,孩子们更加自信、真实地表达,更加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世界;而教师则以一种更加浪漫的视角走进孩子的内心,更精准地支持孩子实现个性化的学。

“进行诗歌教育,切忌为了写诗而写诗,而是需要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心态。”在吴金桃看来,诗歌教育的核心不是让孩子创作出一首诗歌。有的教师在对诗歌没有深切认识的基础上,就急于让孩子仿写诗歌,甚至代替孩子思考和表达,这就背离了诗歌教育的初衷。

诗歌教育的本质是美育和心灵教育。在海幼,孩子们创作的诗歌多诞生于长达数月甚至一年半载的主题课程研究。在主题课程中,教师会给予孩子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以茶为主题,教师带着孩子品尝各种味道的茶,体验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之后,孩子们既说出了“树叶飘落,那是秋天的味道”的唯美诗句,又写出了“火锅的味道辣辣的”等具有四川特色的体验,还读出了“香香的蛋糕,是妈味道”等温暖的诗句。在吴金桃看来,这样的诗句需要从生活和体验中得来,没有生活和体验做基础,孩子们写出来的诗歌,读起来会刻板造作,缺乏青草和自然的香味。

释放人性的善良

来到幼儿园工作之前,吴金桃从事长篇童话创作已经有17年的时间,“十画”是她常用的笔名。担任园长之后,繁杂而琐碎的工作、处理复杂紧急的事情占用了她分的精力,所以她转而改为诗歌创作。“我是个童心未泯的人。诗歌的篇幅短小,起床的时候、睡觉前都是我写诗的时间。路上的一朵花、一阵风、孩子们的一句话都会触动我、感动我。我迅速地将灵感捕捉下来,写在记事本里。”

很多人说,吴金桃的诗歌有一种疗愈作用,不管是写诗的人,还是读诗的人,都能在枯燥的生活中发现一点甜、一点微光。她写诗歌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周遭世界的感动,是与他人的对话、对自己情感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她想要增进世界对儿童的理解,“成人不应轻视儿童、漠视儿童,这些诗歌也是一种邀请,邀请成人回到童年,走近儿童的内心”。

驰骋学前教育领域10年,对吴金桃来说,这期间有酸甜苦辣,也感觉最幸福、最有成就感。“孩子们会给予我真诚的爱和关心,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满满,成人应向他们学善良和天真,学改变世界的勇气。”

在西南科技学教书的时候,吴金桃教过多年的《管理学》课程,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真正走上管理岗位,有了亲身实践后,才能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管理的本质就是最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他人的善意。”西方管理学师彼得·德鲁克的这句话,吴金桃一直记在心间。她认为,民主与赋权落实到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很多管理制度和重要事项需要教职工共同讨论才能形成。海幼试行过几年“教师执行园长制度”,事实证明,只要敢于信任和赋权教师,教师就会有主人翁意识,就能发挥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激发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幼儿园设置了优秀班级奖、优秀教研组奖等,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管理最终指向的是人。在海科幼儿园,人和人之间形成了互相信任和真诚以待的氛围,比如保育老师会帮助外地的新教师租房,还有一些教师会把家里的花带到幼儿园种植。疫情期间不能点外卖,吴金桃会亲自煮奶茶给教师们的生活加点甜。教师家里遇到急事,吴金桃会主动为教师捐款。她坚信:教师幸福了,孩子们也就幸福了。

园所文化是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的无声教育力量,也是孩子和教职工蜕变成长的土壤。开园之初,因为建筑施工方没有将楼顶的土地填满,出现了一块空地,显得不太协调。吴金桃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决定在楼顶打造一片种植园。没有泥土,怎么办呢?有人给幼儿园送来了一车泥土。可是谁来搬到楼顶去呢?有人提议去外面找专业人士来搬,也有人支持自己动手。吴金桃认为,教职工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件事情,最终选择了后者。

当天下起绵绵细雨,全体教职工拿起黑色塑料袋套在头上,冒雨运土。起初,各班各自为政。每个人拿着盆和桶,将泥土铲进容器里,再搬运到楼顶,搬得气喘吁吁。发现效率低的情况后,又改为分工协作、合作传递。从清晨到日暮,家传递着一盆盆泥土,直到将楼顶的空地填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互相照顾,关系变得更加亲近,也充满了干劲。回过头来看,吴金桃觉得这对海幼的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成为园所文化的珍贵底色。

那块地里种过甘蔗、花生等,它不是一块最肥沃的土地,却是最令教职工们深深爱恋的土地。吴金桃会把孩子们在茼蒿花田里奔跑、菜园的小径里观察的照片发给以前质疑的人们:“你们看,菜地和做操是可以和谐共处的。”

从建园到现在,教师的观念不断迭代,逐渐形成了“诗·情·话·意,幸福生长”的理念。“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这既是吴金桃的宣言,又代表着教师们多年的实践经验。他们盼望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滋养,过上诗意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充满情感的联结,师幼彼此倾听、对话,每个人都用爱形成一个、温暖、接纳的场域,幸福地生长。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2年6月刊第3期,原标题《吴金桃:愿为孩子化身写诗的“精灵”》

文 | 本刊记者 王妍妍

设计 | 朱强

统筹 | 周彩丽

视频推荐:

征集|“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教育家》发起的第二届“寻找国良师”公益活动。活动分为三曲:

1.征集“国良师的成长故事”

2.出版《国良师的样子》丛书

3.推选“国良师”

活动截止至2022年底。依据评选标准及参与要求,推选出10位“2022国良师”,授予“国良师”称号,每位“国良师”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成长奖励基金10万元(税前)。

2021年11月—2022年6月,开展“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

征集要求:参与活动的教师,撰文讲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成长故事。以第一人称撰文,体裁为叙事散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故事真实感人。文章择优刊发《教育家》杂志、《教育家》杂志新媒体、学强国等平台。

参与方式:在“光明教育家”App“寻找国良师”专题页面提交申报表及教师自述的“国良师的成长故事”(申报表及“国良师的成长故事”需同步提交)。如仅参与“国良师的成长故事”征集活动(不参与“寻找国良师”活动),将文章发送至邮箱xzdgls_jyj@163.com,文章中注明学校、姓名、联系方式。

标签:



IT百科:

怎么做交换机监控 家里网线口接光猫怎么接 南通大学wifi怎么收费


网者头条:

麻将插花北方叫什么 为什么乒乓球比赛不能穿长袖 十二星座屋里有什么树 25岁属牛的性格怎么样


王哲博客:各种直播软件都有哪些 抖音seo排名怎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