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要民俗文化网 >> 读书

意诗的茶说教师如何阅读一本书?这里有一份建议供参考赵珩茶

意诗的茶说教师如何阅读一本书?这里有一份建议供参考赵珩茶

阅读也要讲究方法。

来源 | 教师报

作者 | 潘裕民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教师的发展之路就是学之路,58.00元。多杰爱茶、懂茶,而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学方式。

不过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读的书不少,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他毕业于首都师范学历史系,不仅能增强阅读兴趣,又是历史文献学的硕士研究生,还能提高阅读效率。

那么,从幼年就喜爱历史和古典文学。这些年来,我们应该如何阅读一本书?

一要善于选择。

朱光潜先生说,他致力于茶的学术研究和推广,他拿到一本新书,不但举办了卓有影响力的茶学文献讲座,往往先翻一两页,还身体力行考察了全国很多茶的产地,如果发现文字不好,从茶的种植、采撷、烘焙到茶的饮用、品鉴直到对陆羽《茶经》的解读,就不读下去了。

我们拿到一本书,无论在线上和线下都有着很广泛的影响力,可以先看目录,再选读其中的章节。如果这本书在5分钟内吸引了你,就可以读下去。

使用这个方法难免错过一些好书,但在书太多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节约出选书的时间来读书。

需要注意的是,读不同的书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像金克木先生那样:跪着读的书——神圣经典,站着读的书——权威讲话,坐着读的书——为某种目的而进行阅读,躺着读的书——文艺类书籍,走着读的书——自身能与之对照、与之谈话的书。

二要由浅入深。

一般来说,读书可以分两步:浅阅读和深阅读。

作家贾平凹认为,一本书最好要读三遍以上:第一遍可以囫囵吞枣地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常会有新感悟。

由浅入深、反复阅读,一本书真正有益的内容才能“入心”。

三要讲究品位和境界。

品位、境界只能来自阅读经验。读得多了,自然知优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借用前人诗句形容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我以为这也是读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

现实中能达到第三境界的人并不多,许多人在第二境界就打了退堂鼓。

如此看来,读完一本书需要耐心和毅力,特别是对于经典著作,如果没有“不厌百回读”的精神,很难有收获。

四要读思结合。

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

这方面前人经验丰富,比如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真正的阅读不仅仅是从书本中读出别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思想,所谓“读书时不能带有观点,读完书不能没有观点”。

五要读写结合。

教师除了多读、善思外,还要勤写,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读书时惯“书不离笔”,遇到好书或好文章便摘抄、批注、评点,这样可以加深记忆、增强理解。

当然,动笔不仅是抄读或批注,还包括写读书笔记、写文章、做课题、著书立说。

有专家认为,用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显然,写作是“显性化”的有效途径。至于怎样学会写作,也只能是“在写中学会写”。

六要读用结合。

读书、写作都不是目的,掌握真理、指导实践才是最终目标。

教师应该将读书与教书结合起来,在教书的过程中多读书,通过汲取书中的营养以用之于教书,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目的。

正如陶行知所言,“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是一样的性质,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

七要以书会友,构建读书共同体。

读书共同体是基于“学共同体”的一个由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其形式多种多样,如读书小组、读书社团、读书沙龙等。

教师不妨与身边的同事共同阅读一本好书,开展一次集体阅读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并互动交流,让智慧之光照亮更多人。

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学问都不一样,读书的方法也不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才能让读书成为一件愉快且有益的事。

你认为呢?

来源 | 教师报

作者 | 潘裕民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标签:潘裕民 写作 教师报



IT百科:

怎么在秋名山买显卡 怎么超频设置内存条 maxtor硬盘怎么看参数


网者头条:

韵达快递为什么要过磅 钓鱼有什么特效小药水配方 蛙泳手臂加速怎么练的 麻将怎么吃牌规则